五倍子,文蛤,百虫仓,木附子,盐麸叶上球子,漆倍子,红叶桃,旱倍子,乌盐泡,五倍,五棓,角倍,肚倍,百草虫

康康 阅读:607 2025-01-11 23:10:03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五倍子 wubeizi

  【别名】文蛤、百虫仓、木附子、旱倍子、乌盐泡、漆倍子、红叶桃。

  【药用部位】漆树科植物盐肤木,青麸杨,或红麸杨,叶上的虫瘿,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落叶小乔木或乔木,高2~10米。树皮灰黑色,小枝密被棕色柔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总叶柄基部膨大,叶轴与总叶柄有宽翅,被淡黄色棕色短柔毛;小叶5~13枚,无柄,卵形、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或长卵形,长5~14厘米,宽2.5~5厘米,先端渐尖、短渐尖或急尖。基部圆形或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,上面绿色,疏生短柔毛,下面灰绿色,密被淡褐色短柔毛;无小叶柄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20~30厘米厘米,花小,兼有两性花和雄花;两性花的萼片5,绿黄色,长卵形,长约0.6毫米,先端钝,外侧及边缘被短柔毛;花瓣5,白色,倒卵状长椭圆形,长1.6毫米,先端圆形,边缘及内侧基部具柔毛;雄蕊5,着生于花盘边缘,较花瓣略短,花药黄色,椭圆形,“丁”字着生,花丝黄色;雌蕊较雄蕊短,子房上位,密生长柔毛,花柱3,柱头头状,黄色;雄花略小于两性花,花萼、花瓣与两性花相似,雄蕊5,形小,中央有退化子房。果序直立;核果扁果形,直径约3~4毫米,熟时橙红色至红色,被灰白色短柔毛,内含种子1枚,扁圆形,灰色。花期6~9月,果期9~11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向阳多沙砾的山坡上、荒野或灌丛中。分布于除青海、新疆、黑龙江、辽宁以外的各省区。但能产结五倍子的只有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浙江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秋季采摘,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,杀死蚜虫,取出,干燥。按外形不同,分为“肚倍”和“角倍”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肚倍: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,长2.5~9厘米,直径1.5~4厘米。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,微有柔毛。质硬面脆,易破碎,断面角质样,有光泽,壁厚0.2~0.3厘米,内壁平滑,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。气特异,味涩。角倍:呈菱形,具不规则的钝角状分枝,柔毛较明显,壁较薄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酸、涩。归肺经大肠经肾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。敛肺降火,涩肠止泻,止血,解毒。治肺虚久咳,久痢。久泻,脱肛,目汗,盗汗,遗精,便血,衄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肿毒,疮疖,睫毛倒卷。

1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:用于火伤及烫伤。
2、《本草荤筌》:煎汤洗眼目,消亦目止疼,专为收敛之剂。
3、《开宝本草》:疗齿宣疳蠿,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疮,瘙痒脓水,五痔下血不止,小儿面鼻疳疮。
4、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菩收顽痰,解诸热病。
5、《本草拾遗》:治肠虚泄痢,热汤服。
6、《纲目》:敛肺降火,化痰饮,止咳嗽,消渴,盗汗,呕吐,失血,久痢,黄病,心腹痛,小儿夜啼,治眼赤湿烂,消肿毒、喉痹,敛溃疮、金疮,收脱肛、子肠坠下。
7、《本草图经》:生律液。
8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中药毒,消酒毒。
9、《本草衍义》:口疮,以末掺之。

  【应用】内服:煎汤,3~10克;研末,1.5~6克,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研末撒或调敷。用治肺虚久咳,肺热痰嗽,久泻久痢,自汗盗汗,消渴,便血痔血,外伤出血,痈肿疮毒,皮肤湿烂。

  【药理】具有收敛、抗菌、杀精子、抗肿瘤等作用。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,鞣酸能和很多重金属离子、生物碱及甙类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,故可用作化学解毒剂。

  【成分】主要含五倍子鞣质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外感风寒、肺有实热之咳嗽以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。

  【药方

1、治走马牙疳:五倍子、青黛、枯矾、黄柏等分。为末,以盐汤漱净,掺之。(《痘疹便览》)
2、治泻痢不止:五倍子30克,半生半烧,为末,糊丸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红痢烧酒下,白痢水酒下,水泄米汤下。(《纲目》)
3、治牙缝出血不止:五倍子,烧存性,研末敷之。(《卫生易简力》)
4、治自汗盗汗:五倍子研末,津调填脐中,缚定。(《纲目》)
5、治小便尿血:五倍子末,盐梅捣和丸,梧子大,每空心酒服五十丸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6、治产后肠脱:五倍子末掺之;或以五倍子、白矾煎汤薰洗。(《妇人良方》)
7、治滴虫性阴道炎:五倍子15克,水煎冲洗患部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79)
8、治聘耳:五倍子,先以绵拈干,置末半字许入耳中。(《苦济方》)
9、治痔疮:艾叶、五倍子、白胶、苦楝根等分,锉碎,如烧香法,置长桶内,坐熏疮处。(《直指方》)
10、治鼻出血:五倍子末吹之,仍以末同鲜绵灰等分,米饮服二钱。(《纲目》)
11、治手足皲裂:五倍子末,同牛骨髓填纳缝中。(《医方大成论》)
12、治脱肛不收:五倍子末三钱,入白矾一块,水一碗,煎汤洗之。(《三因力》)
13、治肺虚久咳:五倍子6克,五味子6克,罂粟壳6克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79年)
14、治泻痢不止:五陪子一两。半生半烧,为末,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红痢烧酒下,白痢水酒下,水泄米汤下。(《纲目》)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://www.yunyaoshijia.com/?id=333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