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蹄草、一点红、红背叶、叶下红、羊蹄草、红背中、土公英
【中药名】一点红 yidianhong
【别名】红背叶、叶下红、羊蹄草、红背中、土公英。
【药用部位】本品为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10~50厘米。茎直立,无毛或被疏毛,时有分枝。叶稍带肉质,茎下部叶片卵形,琴状分裂或具钝齿,长4~9厘米,上部叶较小,常抱茎,叶面绿色,叶背常紫红色。头状花序,长12~15毫米,具长柄,花枝通常二歧分枝,总苞绿色,圆柱状,基部稍膨大,苞片1列,约与花冠等长;花紫色,全为管状花,花冠顶端5齿裂。瘦果圆柱形,长约4毫米,有棱,冠毛白色,柔软。花期冬末至春初。
【产地分布】常生于山野、村边、路旁、田洼或旷野草地上。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贵州、云南、湖南、江西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季采收,去除杂质,洗净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本品长10~70厘米。根呈现圆锥状,多弯曲。茎呈圆柱形,黄绿色至棕褐色,直径可达0.5厘米,有分枝。体轻质脆,易折断,断面较平坦,髓部占较大部分,类白色。单叶互生,灰绿色至灰褐色,皱缩。茎下部叶卵形,琴状分裂或具钝齿,长4~10厘米,上部叶较小,无柄,常抱茎。头状花序,总苞圆柱状,基部稍膨大,瘦果圆柱形,长3~5毫米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凉,味苦。归肺经、胃经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,利尿。用于肠炎、痢疾、尿路感染、上呼吸道感染、咽喉肿痛、结膜炎、口腔溃疡、疮痈。
【临床应用】15~30克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用于肠炎、痢疾、尿路感染、上呼吸道感染、结膜炎、口腔溃疡、疮痈。
【药理】1.抑菌作用:一点红醇提和水提物对大肠杆菌、绿脓杆菌,福氏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、肠炎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乙型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双球菌等均具有抑菌作用。
2.抗炎镇痛作用:一点红水提物及醇提物灌胃给药,均能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,减少乙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;水提物能减轻巴豆油致小鼠耳郭肿胀。
3.保肝作用:一点红水提物及醇提物灌胃给药,对CCL₄所致急件肝损伤小鼠血清巾ALT、AST活性升高有抑制作用。
4.免疫增强作用:一点红水提物和醇提物灌胃给药,能增加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乔噬指数。
5.益智作用:一点红水提物和醇提物灌胃给药,对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改善作用。
6.清除自由基作用:一点红提取物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。
【成分】叶、茎、根中含微量氢氰酸,全草含黄酮化合物山柰酚-3-β-D-半乳糖苷、槲皮苷、芦丁、槲皮素以及熊果酸等。地上部分含千里光碱、β-谷甾醇、棕榈酸和蜂蜜酸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过量使用易导致氢氰酸中毒。
【药方】
①治赤白痢证及远年便血:羊蹄草和猪精肉煎汤服之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②治肠炎,腹泻:一点红四两,番桃叶四两。加水适量,煎成1250毫升,每日二次,每次50毫升。(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)
③治水肿:鲜一点红全草、灯心草各二两。水煎,饭前服,日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④小儿上呼吸道感染、急性扁桃体炎:一点红、古羊藤各等量,每斤煎取浓液500毫升。3个月~3岁,每次20~40毫升;3岁以上酌增。⑤治妇人乳痈初起:鲜一点红茎叶一握,加红糖共捣烂,加热敷贴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⑥治无名肿毒,对口疮:鲜一点红叶一握,加红糖捣烂敷贴,日换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⑦泌尿系感染、睾丸炎:一点红、狗肝菜各500克,车前草250克。加水1500毫升,煎成500毫升。每服2毫升,每口3次。
⑧治聤耳:鲜一点红,洗净,用开水浸润后。捣取自然汁。先洗净患耳,再将药汁漓入,日二、三次,有排脓、消肿、止痛之效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⑨.麦粒肿:一点红、千里光、野菊花各15克。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