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参、赤参、血生根、大红袍、木羊乳、山参
【中药名】丹参 danshen
【别名】赤参、血生根、大红袍、木羊乳、山参。
【英文名】Salviae Miltiorrhizae、Radix Et Rhizoma。
【来源】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.的根及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全株密被柔毛。根圆柱形,砖红色。茎直立,多分枝。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3~7,顶端小叶较大,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先端钝,基部宽楔形或斜圆形,边缘具圆锯齿,两面被柔毛。轮伞花序有花6朵至多朵,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,密被腺毛和长柔毛;小苞片披针形,被腺毛;花萼钟状,先端二唇形,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;花冠蓝紫色,二唇形,上唇直立,略呈镰刀状,先端微裂,下唇较上唇短,先端3裂,中央裂片较两侧裂片长大,又作浅2裂;发育雄蕊2枚,伸出花冠管外盖于上唇之下,花丝比药隔短,2下臂的药室不育,顶端联合;花柱较雄蕊长,柱头2裂。小坚果长圆形,熟时暗棕色或黑色,包于宿萼。花期5~8月,果期8~9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山坡草地、林下、溪旁。分布于甘肃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挖取根部,除去茎、叶、须根,去净泥土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根茎短粗,顶端有时残留茎基。根数条,长圆柱形,略弯曲,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,长10~20厘米,直径0.3~1厘米。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,粗糙,具纵皱纹。老根外皮疏松,多显紫棕色,常呈鳞片状剥落。质硬而脆,断面疏松,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,皮部棕红色,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,导管束黄白色,呈放射状排列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 栽培品较粗壮,直径0.5~1.5厘米。表面红棕色,具纵皱,外皮紧贴不易剥落。质坚实,断面较平整,略呈角质样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微寒,味苦。归心经、肝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。祛瘀止痛,活血通经,清心除烦。治心绞痛,月经不调,痛经,经闭,血崩带下,癥瘕,积聚,瘀血腹痛,骨节疼痛,惊悸不眠,恶疮肿毒。
①《本经》:主心腹邪气,肠鸣幽幽如走水,寒热积聚;破癥除瘕,止烦满,益气。
②《吴普本草》:治心腹痛。
③《别录》:养血,去心腹痼疾结气,腰脊强,脚痹;除风邪留热,久服利人。
④陶弘景:渍酒饮之,疗风痹。
⑤《药性论》:治脚弱,疼痹,主中恶;治腹痛,气作声音呜吼。
⑥《日华子本草》:养神定志,通利关脉。治冷热劳,骨节疼痛,四肢不遂;排脓止痛,生肌长肉;破宿血,补新生血;安生胎,落死胎;止血崩带下,调妇人经脉不匀,血邪心烦;恶疮疥癣,瘿赘肿毒,丹毒;头痛,赤眼,热温狂闷。
⑦《滇南本草》:补心定志,安神宁心。治健忘怔冲,惊悸不寐。
⑧《纲目》:活血,通心包络。治疝痛。
⑨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活血散瘀,镇静止痛。治月经不调,痛经,风湿痹痛,子宫出血,吐血,乳腺炎,痈肿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量9~15克,煎服,大剂量可用至30克。用治月经不调、经闭痛经、癥瘕积聚、胸腹刺痛、热痹疼痛、疮疡肿毒、心烦不眠;肝脾肿大、心绞痛。
【药理】制剂能使实验动物心冠状动脉扩张,使心功能获得明显改善。注射液有抗凝血作用。提取物体外有抑菌作用。隐丹参酮是抗菌的有效成分。保护心脑系统;降血脂;抗动脉粥样硬化;活血化瘀;增强耐缺氧能力;增强免疫功能;抗炎及抗过敏;护肝;抗胃溃疡;抗肿瘤;镇静镇痛;对呼吸系统有保护作用;改善肾功能;抗氧化;抗菌;促进皮肤伤口、骨折愈合;有性激素样作用。
【成分】含丹参酮Ⅰ、丹参酮ⅡА、丹参酮Ⅱв、隐丹参酮、紫草酸B、丹参隐螺内酯、二氢丹参酮、丹参酸乙、二氢异丹参酮Ⅰ、丹参醇、丹参内酯、替告皂苷元、β-谷固醇、豆固醇、柳杉酚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月经过多而无瘀血者禁服,孕妇慎用。不宜与藜芦同用。
【药方】①治经血涩少,产后瘀血腹痛,闭经腹痛:丹参、益母草、香附各9克,水煎服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②治落胎身下有血:丹参360克。以酒五升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(《千金要方》)
③治妇人经脉不调,或前或后,或多或少,产前胎不安,产后恶血不下并治之。兼治冷热劳,腰脊痛,骨节颊疼:丹参(去芦)不以多少,为末。每服二钱,酒调下,经脉不调食前,冷热劳无时。(《妇人良方》丹参散)
④治经水不调:紫丹参一斤,切薄片,于烈日中晒脆,为细末,用好酒泛为丸。每服三钱,清晨开水送下。(《集验拔萃良方》调经丸)
⑤治痛经:丹参15克,郁金6克。水煎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⑥治急、慢性肝炎,两胁作痛:茵陈五钱,郁金、丹参、板蓝根各三钱。水煎服。(③方以下出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⑦治心腹诸痛,属半虚半实者:丹参一两,白檀香、砂仁各一钱半。水煎服。(《医学金针》丹参饮)
⑧治腰髀连脚疼:杜仲八两,丹参五两,独活、当归、川芎、生地黄各四两。上六味切,以绢袋盛,上清酒二斗债之五宿,服二合,日再。忌芜荑。(张文仲)
⑨治神经衰弱:丹参五钱,五味子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⑩治小儿汗出中风,身体拘急,壮热苦啼:丹参半两,鼠粪三七枚(微炒)。上药,捣细罗为散。每服,以浆水调下半钱,量儿大小,加减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丹参散)⑾治妇人乳肿痛:丹参、白芍各二两,白芷一两。上三味,以苦酒渍一夜,猪脂六合,微火煎三上下,膏成敷之。(《刘涓子鬼遗方》丹参膏)
⑿治阴疼痛或肿胀:丹参一两,槟榔一两,青橘皮半两(汤浸去白瓤,焙),小茴香半两。上药捣细罗为散。每于食前,以温酒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丹参散)
⒀治寒疝,小腹及阴中相引痛,自汗出欲死:丹参半两,锉,捣细罗为散。每服,以热酒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⒁治风热,皮肤生瘖癍,苦痒成疥:丹参四两(锉),苦参四两(判),蛇床子三合(生用)。上药以水一斗五升,煎至七升,去滓,乘热洗之。(《圣惠方》丹参汤)
⒂治热油火灼,除痛生肌:丹参八两,剉,以水微调,取羊脂二斤,煎三上三下,以涂疮上。(《肘后方》)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