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珠叶,止血草,老蟹眼,白毛柴,紫珠草,紫荆,紫珠,杜虹花
康康
阅读:313
2024-10-31 21:06:34
评论:0
【中药名】紫珠叶 zizhuye
【别名】止血草、老蟹眼、白毛柴、紫珠草、紫荆、紫珠。
【药用部位】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的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落叶灌木。小枝被黄褐色星状毛。叶对生,叶片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,基部钝圆形或阔楔形,上面有细小粗毛,下面有黄褐色星毛,侧脉8~12对,边缘有齿牙及细锯齿;叶柄密被黄褐色星毛。复聚伞花序腋生;萼钟形,4裂,裂片钝三角形,萼和柄均被星毛;花冠短筒状,4裂,紫色,无毛;雄蕊4,长于花冠两倍;雌蕊1,子房4室,花柱细长,高于雄蕊,柱头单一。小核果紫红色。花期夏、秋间。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林中或灌木丛中。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季采摘,晒干。生用或鲜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多皱卷,有时破碎。展平后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,长6~14厘米,宽2.5~7厘米,顶端渐尖或短尖,边缘有细锯齿,近基部全缘,上面灰绿色或棕绿色,粗糙,下面淡绿色或淡棕绿色,被棕黄色腺点;叶柄长0.5~2.5厘米。无臭,味微苦涩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凉,味苦、涩。归肝经、肺经、胃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属止血药收敛止血药 收敛止血,解毒疗疮。治吐血,咯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创伤出血,痈疽肿毒,喉痹。
1、《闽东草药》:治崩漏带下,恶寒发热。
2、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治脾虚,退热。研末搽皮肤痒痛,又杀虫。
3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活瘀,止血,消炎,解郁。
4、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对食道静脉出血,肠胃溃疡出血,鼻出血,创伤出血,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。
5、《本草拾遗》:解诸毒物,痈疽,喉痹,毒肿,下痿,蛇虺虫螫,狂犬毒,并煮汁服;亦煮汁洗疮肿,除血长肤。
【应用】用量10~15克,鲜品30~60克;外用适量,鲜品捣敷或研末撒。用治血热所致各种出血症,尤以消化道、呼吸道出血效果较好;外治痈疽疮毒、毒蛇咬伤;热毒咽喉肿痛、目赤肿痛等。
【药理】对纤溶系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;能增加血小板,缩短出血、凝血酶原、血块收缩时间,使蛙肠系膜血管收缩;对大肠杆菌、弗氏痢疾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【成分】含缩合鞣质、黄酮类、中性树脂、糖类、羟基化合物及镁、钙和微量铁盐、3,5,7,4'-四甲氧基黄酮、5-羟基-3,4,7,3'-四甲氧基黄酮、熊果酸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本品性凉,虚寒性出血患者慎服。
【药方】
1、治瘰疬,甲状腺肿大 杜虹花根60g,三桠苦根15g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2、治胃溃疡出血 紫珠叶120g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3、治咯血 干紫珠叶末1.5~2.1g。调鸡蛋清,每4h服1次;继用干紫珠叶末6g,水煎,代茶常饮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4、治子宫功能性出血 紫珠叶、地菍、梵天花根各30g。水煎,加红糖30g。在出血的第1日服下,连服数日。
5、治扭伤肿痛 紫珠草叶30g,鹅不食草30g,威灵仙15g。水煎服;或加松节油共捣烂外敷患处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6、治阴道炎,宫颈炎 150%紫珠叶溶液,每次10ml,涂抹阴道,或用阴道栓,每日1次。1星期为1疗程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7、治一切咽喉痛:取鲜紫珠叶一两。洗净,水二碗,煎一碗服,或煎做茶常服。(《闽东民间草药》)
8、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珠叶、猪殃殃、细毛鹿茸草各15g,地菍、栀子根各30g。水煎服。(12~13方出自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9、治上呼吸道感染,扁桃体炎,肺炎,支气管炎 紫珠叶、矮地茶各15g,秦皮9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10、治痈肿,喉痹,蛇虫、狂犬等毒 紫荆(紫珠)煮汁服之,亦可洗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11、治赤眼 鲜紫珠草头30g。洗净切细,水2碗,煎1碗服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12、治肺结核咯血,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紫珠叶、白及各等量。共研细粉。每服6g,每日3次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13、治拔牙后出血不止:用消毒棉花蘸紫珠叶末塞之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14、治跌打内伤出血 鲜紫珠叶和实60g,冰糖30g。开水炖,分2次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15、治衄血:干紫珠叶6克。调鸡蛋清服;外用消毒棉花蘸叶末塞鼻。
16、治肠胃出血:干紫珠叶末三至五分。调冷开水,每四小时服一次;继用紫珠末二钱,水煎,代茶常饮。
17、治创伤出血:鲜紫珠叶,用冷开水洗净,捣匀后敷创口;或用干紫珠叶研末敷渗,外用消毒纱布包扎之。(①方以下出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yunyaoshijia.com/?id=1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