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、茯灵、云苓、茯菟、松腴、松薯、松苓
【中药名】茯苓 fuling
【别名】茯灵、云苓、茯菟、松腴、松薯、松苓。
【植物形态】子实体生于菌核上,一年生,平伏贴生。管口面白色,后变为淡褐色;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;菌管单层,白色。菌肉白色至乳黄色。菌丝无锁状联合,有小囊状体,孢子长椭圆形至圆柱形,光滑无色。菌核球形、卵形至不规则形,大小不等,大者直径可达30厘米以上,新鲜时较软,干后变硬,有厚而多皱的皮壳,表面褐色至红褐色,干后变为黑褐色。菌核内部粉粒状,外层淡粉红色,内部白色。菌丝结构与子实体相似。
【产地分布】多寄生于气候凉爽、干燥、向阳山坡上的马尾松、黄山松、赤松、云南松等针叶树的根部,深入地下20~30厘米处。分布于河北、山东、四川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全年均可采挖,一般多在7~9月,挖后去泥土、堆积,以草垫覆盖,使内部水分渗出,取出置通风处阴干,反复数次,直至干燥,即为“茯苓个”;在稍干、表面起皱时,削取外皮,为“茯苓皮”;中心部分切成的块片,为“茯苓块”与“茯苓片”;带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的片块称“赤茯苓”;近白色部分切成的片块称“白茯苓”;带松根者称“茯神”。
【药材性状】类球形、椭圆形或为不规则团块,大小圆扁不一,长10~30厘米,外皮薄而粗糙,棕褐色至黑褐色,有明显皱纹,质坚实而重,难破碎,一般重1~1.5千克,小者重约0.5千克。断面颗粒性,有时具裂隙,外层淡棕色,内部白色,少数淡红色,有的中间抱有松根。无臭,味淡,嚼之粘牙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淡。归心经、肺经、脾经、肾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渗湿利水,益脾和胃,宁心安神。治小便不利,水肿胀满,痰饮咳逆,呕哕,泄泻,遗精,淋浊,惊悸,健忘。
①《本经》:主胸胁逆气,忧恚惊邪恐悸,心下结痛,寒热烦满,咳逆,口焦舌干,利小便。
②《别录》:止消渴,好睡,大腹,淋沥,膈中痰水,水肿淋结。开胸腑,调脏气,伐肾邪,长阴,益气力,保神守中。
③《药性论》:开胃,止呕逆,善安心神。主肺痿痰壅。治小儿惊痫,心腹胀满,妇人热淋。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补五劳七伤,安胎,暖腰膝,开心益智,止健忘。
⑤《伤寒明理论》:渗水缓脾。
⑥《医学启源》:除湿,利腰脐间血,和中益气为主。治溺黄或赤而不利。《主治秘诀》云,止泻,除虚热,开腠理,生津液。
⑦王好古:泻膀胱,益脾胃。治肾积奔豚。
⑧《药征》:主治悸及肉瞤筋惕,旁治头眩烦躁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量9~15克,煎服或入丸服。用治水肿尿少、痰饮眩悸、脾虚食少、便溏泄泻、心神不安、惊悸失眠。
【药理研究】可预防胃溃疡,对肝损伤有防治作用;有抗癌作用;且能加快心率。药理实验表明,具有利尿、抗菌作用,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。此外,还有降低血糖、降低胃酸、增强离体心脏心缩等作用。
【成分】含三萜羧酸,有茯苓酸、土莫酸、齿孑L菌、松苓酸、松苓新酸等,还含有多聚糖,主要为茯苓聚糖,含量最高可达75%,经结构改造后可得到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茯苓次聚糖。此外,尚含有组氨酸、腺嘌呤、胆碱、β-茯苓聚糖酶、蛋白酶、脂肪酸、脂肪、卵磷脂、麦角甾醇、茯苓素、茯苓新酸、3-氢化松苓酸、麦角甾-7,22-二烯-3β-醇、7,9(11)去氢茯苓酸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阴虚而无湿热、虚寒滑精、气虚下陷者慎服。
【药方】
①治太阳病,发汗后,大汗出,胃中干,烦躁不得眠,脉浮,小便不利,微热消渴者:猪苓十八铢(去皮),泽泻一两六铢,白术十八铢,茯苓十八铢,桂枝半两(去皮)。上五味,捣为散。以白饮和,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五苓散)
②治小便多、滑数不禁:白茯苓(去黑皮)、干山药(去皮,白矾水内湛过,慢火焙干)。上二味,各等分,为细末。稀米饮调服之。(《儒门事亲》)
③治水肿:白水(净)二钱,茯苓三钱,郁李仁(杵)一钱五分。加生姜汁煎。(《不知医必要》茯苓汤)
④治皮水,四肢肿,水气在皮肤中,四肢聂聂动者:防己三两,黄耆(黄芪)三两,桂枝三两,茯苓六两,甘草二两。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温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防己茯苓汤)
⑤治心下有痰饮,胸胁支满目眩:茯苓四两,桂枝,白术各三两,甘草二两。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分温三服,小便则利。(《金匮要略》苓桂术甘汤)
⑥治卒呕吐,心下痞,膈间有水,眩悸者:半夏一升,生姜半斤,茯苓三两(一法四两)。上三味,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,分温再服,(《金匮要略》)
⑦治飧泄洞利不止:白茯苓一两,南木香半两(纸裹炮)。上二味,为细末,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。(《百一选方》)
⑧治湿泻:白术一两,茯苓(去皮)七钱半。上细切,水煎一两,食前服。(《原病式》获苓汤)
⑨治胃反吐而渴,欲饮水者:茯苓半斤,泽泻四两,甘草二两,桂枝二两,白术三两,生姜四两。上六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,温服八合,日三服(《金匮要略》茯苓泽泻汤)
⑩ 治丈夫元阳虚惫,精气不固,余沥常流,小便白浊,梦寐频泄,及妇人血海久冷,白带、白漏、白淫,下部常湿,小便如米泔,或无子息(不育):黄蜡四两,白茯苓四两(去皮、作块,用猪苓一分,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,出,日干,不用猪苓)。上以茯苓为末,熔黄蜡为丸,如弹子大。空心细嚼,满口生津,徐徐咽服,以 小便清为度。(《局方》威喜丸)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