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黄,犀黄,各一旺,西黄,西牛黄,丑宝,心黄,胆黄,犀牛黄

康康 阅读:493 2024-10-15 17:20:44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牛黄 niuhuang

  【别名】犀黄,各一旺,西黄,西牛黄,丑宝,心黄,胆黄,犀牛黄

  【药用部位】牛科动物牛的胆囊、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。

  【动物形态】大型家畜。体高大壮实,各部发育匀称,头大额广、鼻阔口大。上唇上部有2个大鼻孔,其间皮肤光滑,称为鼻镜。眼极大,头上有角1对,左右分开,角之长短、大小因品种而异。全身被短毛,绝大部分为黄色,但由于品种不同,毛色也有很大的差异。四肢健壮,蹄趾坚硬,尾较长。雌性有乳头2对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草食性动物,性格温顺,生长较快。我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全年均产。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、胆管及肝管等处有无结石,若有,立即取出,去净附着的薄膜。将牛黄用通草丝、灯心草、棉花或纱布裹上,外用毛边纸包好,置阴凉处,至半干时用红线扎好,以防破裂,阴干。忌风吹、日晒、烘烤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卵形、类球形、三角形或四方形,大小不一,直径0.6~3厘米,少数呈管状或碎片。表面红黄色至棕黄色,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,习称“乌金衣”,有的粗糙,具疣状突起,有的具龟裂纹。体轻,质酥脆,易分层剥落,断面金黄色,可见细密同心层纹,有的夹有白心。气清香,味苦而后甘,有清凉感。嚼之易碎,不粘牙。水液能将指甲染成黄色,习称“挂甲”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凉,味甘。归心经肝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。清心,豁痰,开窍,凉肝,息风,解毒。用于热病神昏,中风痰迷,惊痫抽搐,癫痫发狂,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,痈肿疔疮。

1、《纲目》:痘疮紫色,发狂谵语者可用。

2、孙思邀:益肝胆,定精神,除热,止惊痢,辟恶气。

3、《会药医镜》:疗小儿急惊,热痰壅塞,麻疹余毒,丹毒,牙疳,喉肿,一切实证垂危者。

4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疗中风失音,口噤,妇人血噤,惊悸,天行时疾,健忘虚乏。

5、《别录》:疗小儿诸痫热,口不开;大人狂癫。又堕胎。

6、《药性论》:小儿夜啼,主卒中恶。

7、《本经》:主惊痫,寒热,热盛狂庢。

8、《日用本草》: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,清心化热,利痰凉惊。

  【应用】用量0.15~0.35克,多入丸散;外用适量,研末敷患处。用治热病神昏、中风痰迷、惊痫抽搐、癫痫发狂、咽喉肿痛、口舌生疮、痈肿疔疮。

  【药理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,具有镇静、镇痛、解热、抗惊厥的作用;强心,改善心功能,治疗多种心律失常,扩张外周血管,收缩冠状动脉,显著持久的降低血压,尚能抑制血小板聚集;促进胆汁分泌及保护实验性肝损伤,对平滑肌主要表现为解痉作用,其能收缩子宫平滑肌;具有祛痰镇咳,兴奋呼吸作用;增加末梢血内的红细胞;具有抗炎、抗病原微生物、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。实验表明,牛黄具有抗心肌损伤及降压作用,并有利胆及保肝作用。此外,能助脂肪消化,使胰酵素活化,并可与多种有机物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,而起到解毒作用。牛黄一直是通过天然获得,进口较多,价格较昂贵。现采用“体外培育牛黄”技术,使市场需求得到缓解。人工牛黄的性状、结构、成分、含量、药效及临床疗效均与天然牛黄同。

  【成分】天然牛黄含胆汁酸,其中主要含胆酸、胆甾醇、麦角甾醇、脂肪酸、卵磷脂、胆红素、胆绿素、去氧胆酸、鹅去氧胆酸、维生素D及钙、镁、铁、铜、锌等矿质元素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脾虚便溏及孕妇慎服。

  【药方

1、治心经实热,狂言妄语,神志不安 牛黄(另研)一两,冰片(另研)一两,朱砂(另研)二钱,大黄(生)一两。上为细末和匀,每服一二钱,冷姜汤或蜜水调下。(《景岳全书》牛黄泻心汤)

2、治小儿胎风热、撮口发噤:牛黄(研)一分,淡竹沥半合。每服牛黄一字匕,用淡竹沥调下,一、二岁儿服之;三、四岁儿每服半钱,日三服。量儿大小,以意加减。(《圣济总录》牛黄竹沥散)

3、治小儿鹅口疮,不能饮乳:牛黄一分,为末。上一味,用竹沥调匀,沥在儿口中。(《圣济总录》牛黄散)

4、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:牛黄三钱,甘草、金银花各一两,草紫河车五钱。上为末,炼蜜丸,量儿服。(《保婴撮要》牛黄解毒丸)

5、治胎风胎惊 牛黄、朱砂各少许,取猪乳调,抹儿口中。(《万氏家传幼科发挥》猪乳膏)

6、治小儿心经积热,两腮红如胭脂,手足常热,唇口干燥,亦治(急惊) 牛黄一钱,天竺黄二钱,郁金三钱(真如蝉肚者),栀子仁四钱。为末和匀,炼蜜丸,黍米大。一周儿每服三十丸,薄荷汤下。量儿加减。(《小儿病源方论》牛黄丸)

7、冶一切脐风撮口 牛黄、僵蚕各一钱,胆南星八分,麝香一分。上为末。每服五分,姜汁调灌下。(《丹台玉案》)

8、治小儿胎惊及痫,或心热 牛黄、冰片、芒硝、铁焰粉各一分。上为细末,炼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日乳食前,热水调破一丸灌下,令母忌口。(《颅囟经》牛黄丸)

9、治脐风撮口,一切惊痫并效 牛黄一分,珍珠一分,蜈蚣一条(炙),冰片一厘。为末,老母猪乳汁调下。一方有僵蚕二分。(《婴童类萃》牛黄散)

10、治伤寒咽喉痛,心中烦躁,舌上生疮:牛黄(研)、朴硝(研)、甘草(炙,锉)各一两,升麻、山栀子(去皮)、白芍药各半两。捣研为细散,再同研令匀。每服一钱匕,食后煎姜、蜜汤,放冷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牛黄散)

11、治温病邪入心包,神昏谵语,兼治卒厥,五痫,中恶,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:牛黄一两,郁金一两,犀角一两,黄连一两,朱砂一两,冰片二钱五分,麝香二钱 五分,珍珠五钱,山栀子一两,雄黄一两,黄芩一两。上为极细末,炼老蜜为丸,每丸一钱,金箔为衣,蜡护。脉虚者,人参汤下;脉实者,金银花、薄荷汤下。每服一 丸,大人病重体实者,日再服,甚至日三服;小儿服半丸,不知,再服半丸。(《温病条辨》安宫牛黄丸)

12、治小儿心肺烦热,黄瘦,毛焦,睡卧多惊,狂语:朱砂半两,牛黄一分。上药,同研如面。每服,以水磨犀角,调下一字。(《圣惠方》)

13、治中风痰厥、不省人事,小儿急慢惊风:牛黄一分,朱砂半分,白牵牛子(头末)二分。共研为末,作一服,小儿减半。痰厥温香油下;急慢惊风,黄酒入蜜少许送下。(《鲁府禁方》牛黄散)

14、治热入血室,发狂不认人者:牛黄二钱半,朱砂三钱,樟脑一钱,郁金三钱,甘草一钱,牡丹皮三钱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皂子大。新水化下。(《索问病机保命集》牛黄膏)

15、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:真牛黄一豆大。入蜜调膏,乳汁化开,时时滴儿口中,形色不实者,勿多服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

16、治小儿惊热,发歇不定:牛黄一分(细研),川大黄半两,蝉蜕一分(微炒),黄芩半两,龙齿半两(细研)。上药,捣罗为末,炼蜜和丸,如麻子大,不计时候,煎金、银、薄荷汤下三丸,量儿大小,加减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牛黄丸)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yunyaoshijia.com/?id=154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